人工智能的热点:深度强化学习正成为通往通用AI的关键

2018-04-11 23:27      DeepTech深科技 未来科技范


  【未来科技范 报道】4月11日消息,今天凌晨,中美同时有两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公开道歉,那就是 Facebook 和今日头条。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就数据泄露事件在国会致歉。而今日头条 CEO 张一鸣则就旗下产品“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一事公开发布致歉信。

0.jpg

  在美国国会现场,扎克伯克因此前的数据泄露丑闻被 44 名议员“围攻”了 5 个小时。当被问到是否有 Facebook 的员工在 2016 年大选期间卷入了 Cambridge Analytica 的工作时,扎克伯格表示不清楚。

  而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则是在今天凌晨推送一条名为“致歉和反思”的文章。今日头条创始人、CEO 张一鸣在道歉信中称,“产品走错了路”。

  虽然面临着不同的指控,但是,这两家公司正处于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二者在同一天道歉固然是巧合,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Facebook 的补救措施严重依赖于 AI 技术,而今日头条则恰恰相反,声称要扩招到 1 万人进行内容审核。

  严重依赖 AI,Facebook 似乎在避重就轻

  美国东部时间 4 月 10 日下午 2:15,扎克伯格现身国会听证会,他这次没穿标志性的灰色 T 恤,换上了海军蓝西装领带,而原定 2 小时的证言终演变成一场 5 小时的答辩马拉松。

  经过突击“补课”的扎克伯格冷静成熟,参议员们也保持了风度,他们希望通过细致的问题了解 Facebook 如何允许 Cambridge Analytica 收集了 8700 万用户的信息。

  尽管悬念不多,本次听证会还是有值得关注的信息,主要包括下面 4 个方面:

  Facebook 拥有垄断的力量。参议员 Lindsey Graham 要求扎克伯格列举 Facebook 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时,扎克伯格说不出来。Facebook 规模巨大,议员提问 Facebook 是否垄断行业时,扎克伯格犹豫了,说“我当然不会觉得是这样”。

  可能会有收费版的 Facebook。议员们拷问 Facebook 的商业模式,提出这家公司高度依赖用户数据,因此质疑能否真正保护用户隐私。他们还问到是否考虑推出无广告的付费版 Facebook App。扎克伯格回答“永远会提供免费版本的 Facebook”,言外之意,可能会提供收费版本产品。后来,他告诉另一位参议员,会考虑付费版本。

  Facebook 严重依赖人工智能来改变现状。每当问到 Facebook 如何改变现状,扎克伯格表示 Facebook 将使用 AI 快速识别仇恨言论和其它有问题的帖子。

  是否通过手机麦克风监听用户对话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抛给小扎的问题是“请用是或否回答,Facebook 是否使用移动设备获得的音频内容完善获取的用户信息?”。他回答“没有”。

  听证会中最重要的内容自然是 Facebook 的补救措施。但事实上,我们在过去几周已经听到不少这样的表态。当然,扎克伯格今天又多次强调了这些,比如已经能更快发现隐私隐患、限制开发者可以获得的用户信息、给广告打标签、并悬赏可以发现数据滥用事件的用户。

  而基本上被 Facebook 视为救命稻草的 AI 技术,又能多大程度地改善其运营?这家公司确实一直对自家的用于社交内容处理的 AI 技术引以为豪。

  在此之前,Facebook 也宣布将会招聘 3000 人去检视其它用户检举的内容。不过,Facebook 亦曾表示,过半数被关闭、支持恐怖主义的用户,是由 Facebook 自行找出来的。“我们知道我们能使用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去做得更好”,Facebook 的高层曾这样表示。

  但这次的问题是,Facebook 如何保证自己不会再出现类似于此次的数据滥用问题,就算 AI 技术此前确实帮助他们在打击假新闻、反恐上确实发挥作用,但在解决此次危机上,这听起来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今日头条招人审核,真的要开“算法倒车”?

  而在中国,因低俗内容、价值导向错误被屡次点名的今日头条,张一鸣此次的压力应该也不亚于扎克伯格。

  被央视点名批评后,今日头条旗下数款产品在过去几天被政府机关要求下架、整改。4 月 9 日,负责部门要求应用商店下架“今日头条”等 4 个新闻资讯 App;4 月 10 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公告,称今日头条旗下“内涵段子”App 存在格调低俗问题,要求永久关停内涵段子 App。

  张一鸣则在其公开道歉信中称,“今日头条将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产品走错了路,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内容,没有贯彻好舆论导向,接受处罚,所有责任在我。”

  致歉信还详细列举了一些具体整改措施,比如不断强化人工运营和审核,将现有 6000 人的运营审核队伍,扩大到 10000 人。

  但这个整改措施其实也不是新鲜事了。在因为内容涉黄和低俗导致多个频道被暂停更新之后,今日头条在 1 月时就被曝将在天津招聘 2000 人的内容审核队伍,负责监控审核今日头条平台内容是否违规。这次今日头条公开宣布招聘内容审核人员,可以视为继集中处理违规头条号之后的又一次自我大整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内容审核的趋势是从人工转向机器,今日头条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历来推崇算法的今日头条,为什么要又走起人工审核老路子?事实上,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远不能判断一些边界模糊的内容,加之图片、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机器审核的技术难度就更大了,在很多情况下,借助人工完成审核已经难以避免。以此分析,今日头条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数据意识的觉醒

  在这里,DT 君也想说一句题外话,无论是扎克伯格还是张一鸣,二者道歉的方式其实都蕴含着危机公关的智慧:首先承认问题,然后承担责任,并表示“我立刻采取措施来改正”。在过去,这样的“教科书式”的道歉确实帮不少企业化险为夷。但这一次情况已经有所不同:随着事件的发酵,个人数据意识的觉醒也将在全球范围发生。

  今日头条因为 AI 算法接连整改,Facebook 因为大数据被公开批斗,既说明 AI 算法和大数据对于这些公司的重要性,也说明了 AI 算法和大数据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在中美两国这两个大国,社会和政府都意识到了个人数据问题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这两家公司,许多企业的所作所为都在向我们每个人展示了大数据+AI 的力量:它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大数据+AI 能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这让类似于“剑桥分析”这样的公司如获至宝,也让很多今日头条上的部分用户觉得自己需求得到了精准的满足;但是,它也在被滥用于其它目的,显示出其狰狞的一面。

  我们不否认,无论是 Facebook 还是今日头条,他们确实是凭借技术飞速成长的社会新力量,他们都创造了新时代的信息交互平台,吸引了数量惊人的用户,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是在数据问题上,不能只有他们说了算。

  曾经,我们对这一种服务习以为常,那就是平台通过提供免费服务与用户“交换”对其内容和个人数据的永久使用权,并以此不断改善服务来获得“天然”的认可。现在,这种认可已经动摇,并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舆论考验。

  巨头道歉忏悔的画外音:下一个又该轮到谁?

  而就在扎克伯格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的同时,Facebook 股价却是逆势大涨 4.5%,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大涨幅,美国媒体 CNN 说:扎克伯格在这场听证会中显然是毫发无伤,而更有华尔街分析师大胆预言,现在是 Facebook 股价的低点,对投资人而言是逢低进场的好机会。相较于在 Facebook 数据丑闻爆发当时传出的 FTC 天价罚款,又或者是可能要面对集体诉讼的惩罚性赔偿等利空消息,在事隔不到一个月之后,却似乎早已被所有人淡忘。

  尽管在过去一个月期间,相继有马斯克、苹果创办人沃兹尼亚克响应“删除 Facebook”的行动,但却并没有真正造成风潮,更遑论对 Facebook 造成什么根本性的影响。

  在长达数十页的美国国会听证会问答速记中,许多美国国会议员的问题都围绕在 Facebook 是否能够为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提供更好的保护,又或者是质疑 Facebook 在这次的数据丑闻中,是不是长期持续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善、或违法行为,更或者是要求扎克伯格对制订规范约束社交媒体相关法律进行表态。但在 DT 君看来,这些问题看似尖锐,实际上却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可能连扎克伯格自己都防不胜防。

  因为,就在接受国会议员询问时,扎克伯格也表达了他对个人资讯遭到揭露的不满,例如他在美国华盛顿入住哪家酒店等等资讯。事实上,对于大部份人而言,即使再怎么详读用户服务条款、注重个人隐私保护,都还是很难避免透过 Facebook 或其它社交媒体服务被追踪记录自己的日常举动。英国卫报(Guardian)在评论报道中就提到,扎克伯格可能不希望其它人知道他昨晚睡在那里,但他的公司肯定知道我们其它人睡在什么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自己身陷数据丑闻风暴中,但扎克伯格与 Facebook 却似乎仍然认为,用户数据外泄或遭到侵犯的问题,不是只发生在 Facebook 身上。根据美国媒体近距离拍摄到扎克伯格为此次听证会所事前准备的考题中,有一题就是当被问到如何回应最近苹果(Apple)CEO 库克对 Facebook 的抨击时,扎克伯格准备的答案就是:“关于滥用苹果数据的应用程序其实更多,但却也从未见过苹果通知 Apple Store 的用户”。

  这样的反击看似够酸呛,但却也曝露出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不论是 Facebook、或同样公开道歉忏悔的张一鸣,也许都想跟在旁边看戏的竞争对手说一句:“这次是我,下一次搞不好就是你。”因为当前这些社交媒体巨头们所面对的,将会是一场直面强袭所有人的超级沙尘暴,想躲开,除了本事,恐怕还得靠点运气。

相关阅读